Pages

2011-09-13

imo-好用又免安裝的整合式即時通訊軟體,大推薦!

打從 AJAX (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) 與 JavaScript 的大復活後,就有許多所謂的 「Web App (網路應用程式)」被開發出來,也因此衍生了許多方便程式設計師撰寫該類 Web App 的 Framework (框架) 被開發出來,以便加速整個開發的流程。

Web App,顧名思義,就是將原本安裝在本機端使用的應用程式,改為在網頁上運作的一種應用程式。這類 Web App 的優點便是不必再另外安裝許許多多的各式軟體,而是利用雲端儲存、運算的方式,就算您的電腦的硬體效能不強,只要透過網路與瀏覽器,還是能夠完成許許多多的工作;不僅是工作,像是因為智慧型手機而爆紅全球的 Rovio 公司所開發的 Angry Bird (憤怒鳥) 這款遊戲,現在也有 Web App 版本,而不僅僅是 iOS 或是 Android 版本的 app 而已囉!另外,像是 Google 推出的 Google Docs 等服務,也都在 Web App 的範疇之中。另外,更別提由於這類應用程式是在瀏覽器中執行,自然而然的是「100%跨平台」的應用程式囉!

而今天要介紹的主角「imo」,說穿了就是即時通訊軟體 (IM, Instant Messenger) 的 Web App 版,只要透過網際網路與瀏覽器,便能夠再同一個頁面中,方常方便地同時運用各種即時通訊軟體如 MSN、Yahoo!即時通、Skype、Google Talk、Facebook Messenger 等各種即時通訊軟體,省去了相當多的麻煩(雖然筆者不想多說,但是…真的有太多太多女性友人,也許因為對電腦(英文?)不是那麼熟悉,在安裝軟體時總是不假思索的"下一步"狂點…無意間可能就裝了很多不必要的程式如工具列之類的,導致因此拖累系統的效能也損耗了硬碟的空間),況且,在筆者更新過自身的 IBM / Lenovo x60s 為 Crucial M4 64GB SSD 之後,這類 Web App 能夠為小硬碟帶來的好處就更為明顯了,善加利用 SSD 與這類 Web App 如 Google Docs 等,便能在「效率、空間、與金錢」三者之間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!可說是小硬碟的福音呢!(謎之音:怎麼好像在哪常常聽到…囧)那筆者就開始介紹 imo 這套線上整合式的通訊軟體,Let’s get started !

2011-09-03

用Google Public DNS或OpenDNS,讓網路瀏覽更順暢!

「瀏覽網際網路(Surfing Interent)」這件事情,大概是現代人在開啟電腦後,最常作且也是花最多時間做的一件事了吧?試問各位讀者,您平均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瀏覽網際網路(Internet)呢?筆者粗估,自己每天花在瀏覽網站、部落格、新聞、社交網站,如Facebook、Google+等,大概也絕對超過四個小時吧!

隨著基礎建設的進步,網路的頻寬與速度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快,過去許多需要安裝在本機上才能執行軟體,現在都以 Web App 的形式,讓使用者透過網路就能夠在瀏覽器上直接操作了;也因為如此,讓我們大大減輕了安裝「軟體」的需求,但也無形中增加了我們花費在網際網路上的時間成本,而在這當中,我們究竟又花了多少時間在等待網頁的開啟呢?

答案?筆者也不曉得…但,不變的定理是-「當然是越少越好」(最好趨近於零啊!)。的確,在今日的社會,大多數人已經沒有什麼意願與耐心,去等待某個頁面的回應。而本篇文章就是要告訴各位讀者一個簡單的方式-「更改 DNS 設定」,就能夠加速整體網際網路瀏覽的速度囉!

根據Lifehacker的這篇文章指出,若是您已經使用了「Google Public DNS」或是「OpenDNS」作為您預設的DNS,那麼,在這幾天,當您瀏覽某些網站或是Youtube時,應該可以感受到速度的提昇,Up!Up!。Google最近和網域解析公司OpenDNS合作一項稱為「A Faster Internet」的計畫,目的就跟計畫名稱一樣-「一個更快的網路」,藉由該計畫,希望能夠提昇使用者在瀏覽網際網路時的速度與使用者體驗(Google真是家佛心來地公司啊!一切以使用者的需要為優先,讚!)

接下來筆者就先介紹「如何設定與使用 Google Public DNS 與 OpenDNS」,讓有需要的讀者能夠親自體驗一下這項簡單設定所帶來的改變,接著會利用一套 DNS 的評測軟體-namebench,來測試與比較 DNS 的優劣。Let’s get started!

2011-08-28

Prey -- Reports分頁篇與本機實測影片

在分別介紹過如何「在Windows上安裝Prey」與「網頁UI與設定介面」介紹之後,似乎唯一還沒介紹到的就是Prey的Reports分頁的內容,筆者將在本篇文章作Roperts分頁內容的介紹,並且展示一段實際錄製的Flash短片來展示『當使用者至Prey的官方網站切換該裝置狀態為「Missing」時,Prey在我們遺失裝置上的動作』究竟看起來怎麼樣!

先登入到Prey的控制台中,並且將我們的裝置主頁中(仍以 IBM x60s 這台機器為例子)的「Missing?」選項切換為「 YES 」,並且點選「Save changes」儲存設定。

之後,幾乎馬上就可以收到 Prey 系統發送出的信件(如下圖紅色底線所標記之信件),提醒您您的設備已經被標示為「遺失」的狀態了,這樣一來您可以 Double Check 設定的狀態,也可以藉由該信件知道,是否你的帳號被盜用了(若狀態的改變並不是您本人設定的)。

在完成更改裝置狀態之後,若是您的裝置正被「把它借走的人」使用中,並且有連接上網路,那麼沒過多久您就會收到 Prey 發送的標題為「New report from x60s (也就是您的裝置名稱)」的報告信件通知(如上圖藍色方框所指),裡頭有指向該報告在 Prey 網站控制台裡的位置,點下去之後就會出現如下圖的報告畫面:

整個報告大致上分為幾個區塊,分別是:

  1. Location(地理位置)
  2. Screenshot(螢幕截圖)
  3. Uptime(運行時間)
  4. Logged User(登入的使用者)

另外,報告的左側也提供了 Network information(網路資訊)的訊息給我們。下面筆者將利用較細部的圖片來為各位讀者說明各部位提供的資訊。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